矽谷的時代要結束了嗎?
寫這篇是想提「矽谷」的地理位置重心已北移至舊金山,倒不是「矽谷」的創業精神。
Wikipedia 上的「矽谷」的敘述:
矽谷(英語:Silicon Valley),是高科技事業雲集的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矽谷的主要部分位於舊金山半島南端的聖塔克拉拉郡(Santa Clara County),主要是該郡下屬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到郡府聖荷西市(San Jose)一段長約25英裡的谷地;而總範圍一般還包含西南舊金山灣區。
上週有兩則矽谷知名創投將搬至舊金山的新聞:
- Y Combinator 準備將總部從山景城搬到舊金山市
- Andreessen Horowitz 簽約舊金山新辦公室
YC 從 2005 年成立,當時在麻州和矽谷山景城各有辦公室經營加速器,直到 2009 年,就將重心全移至山景城。在 2013 年,越來越多新創落腳在舊金山市區,所以 YC 也在舊金山有了衛星辦公室。上週連 A16Z 也被 WSJ 報導,要設辦公室在舊金山市區了。
我之前任職的 500 Startups,除了原本 2010 在山景城起家的加速器總部,2013 年起,也在舊金山加開一個加速器辦公室,一年共四個梯次的加速器,在山景城跟舊金山各兩次。去年 2018,甚至關掉山景城的,將重心全移至舊金山。
根據 TechCrunch 文章所提到,矽谷許多知名創投,從 2012 年起,也都為了就近新創,陸續都搬到舊金山,或在舊金山開新的辦公室以接地氣。如:Benchmark、Kleiner Perkins、Shasta、Accel、GV、General Catalyst、NEA、True Ventures、Founders Fund .. 等,也越來越多重心移至舊金山市區。
儘管從舊金山市到南灣不塞車的話,距離一小時內可達,但新創公司的年輕人還是喜歡待在活潑一點的市區。
我之前公司 Cubie 於 2012 年在山景城參加 500 Startups 加速器時,許多同時期的新創公司因舊金山市區較好找人才,都將公司設在舊金山市。
自 2012 年,即使很多時候,如果我有機會遇到政府或機構訪問矽谷,我會盡量提到,矽谷的地理趨勢是北移至舊金山,但總覺得聽者都不在意。說到這,新加坡政府就比台灣嗅覺敏銳很多呢,早在我們「亞洲矽谷」政策之前,新加坡在 2015 就已經在舊金山市 SOMA 區設立了 Block 71,為新加坡新創進入「對的」美國市場鋪路,也為位在舊金山的矽谷新創和新加坡連結。
我現在任職的 Hustle Fund,雖然辦公室設立在 Palo Alto,但因為要接近新創,同事們每週都會花時間北上舊金山,我們的舊金山辦公室就在 Block 71。
除了新創和創投北移舊金山的既有趨勢,好幾家 HQ 在舊金山的公司,如 Slack、Lyft、Pinterest、Postmates 都已遞交上市申請,Uber、Airbnb 也預計今年會上市,上市後員工將股票變現,大概又要投入房市。舊金山接下來有滿吃重的居住相關問題啊。
另一方面,因居住及生活費高漲而衍伸許多原本在舊金山灣區的新創公司陸續出走,找尋成本較低廉的城市創業,或團隊間改成 remote 工作的形式,則又是另一個趨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