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le Fund — Fund II

CJin is my tonic
5 min readFeb 23, 2021

--

今天(2/23) Hustle Fund 宣布了 Fund II 的消息,來介紹一下這個我加入了 2.5 年的矽谷專注於 Pre-seed 階段的早期創投基金

Hustle Fund 是我以前在 500 Startups (矽谷的種子基金+加速器)的同事 Elizabeth Yin (blog, twitter)和 Eric Bahn 兩位在 2017 年創辦的,他們原先在 500 負責加速器的投資,離開 500 後,成立了新的 Pre-seed Fund — Hustle Fund,並在 2018 邀了他們兩位在 Stanford 的大學同學 Shiyan Koh (blog, twitter)加入。

我在 2017 年中離開500 Startups,神遊了大約一年。2018 年夏天,Hustle Fund 剛籌完第一支基金(Fund I),我在美國遇到他們三位,彼此交換了一些美國、亞洲、台灣在新創的營運跟投資籌資想法,當時我也想讓自己和矽谷早期投資圈保持聯繫,就加入 Hustle Fund,且一起籌備這次公布的第二支基金(Fund II)。

Hustle Fund II Investment Thesis:

  • 投資階段:Pre-seed
  • 投資金額:在第一次會議(去年起全部是 zoom)就會決定是否投資我們的第一張支票 USD 25K,我們會和被投資公司一起合作一段時間,再決定是否加碼第二張支票
  • 投資領域:軟體為主,偏好 SaaS/B2B, Fintech, Future of Work, Future of Retail, Digital Health .. 等
  • 地區:北美、東南亞
  • 最注重的是:團隊是否有快速的執行力 great execution meets high velocity
  • 目標投資家數:200 家

註:Fund I 投了 101 家,表現很好的公司有:Webflow, NerdWallet, Boom, The Pill Club)

Hustle Fund 提供新創公司的資源:

  • 提供對內(已投資公司)和對外(公開給所有新創)的課程。疫情期間,我們也做了很多 webinar,分享如何在 zoom 和投資人 pitch,事前要準備哪些資料
  • Hustle Flywheel 提供不佔股權的 RBF (Revenue-based Financing) 資金給電商、Saas 公司
  • Podcast — My First Pitches,訪問如 Cloudflare 創辦人 Michelle Zatlyn, Box 創辦人 Aaron Levie 等人
  • Angel Education: 幫有興趣做早期投資的天使投資人建立 angel network,提供新創投資課程,一起參投早期新創

Remote First

  • Hustle Fund 在去年疫情前就已經採 Remote 工作型態
  • 至今每個月大約收到 500 個 startups deals
  • 每個月投 5–10 家(含第一張支票和跟投)其中有 15% 的投資不是透過關係介紹,而是新創直接從我們網站申請 pitch 。

幾位 Hustle Fund 的合夥人同事,都有創辦、經營新創公司經驗(三位GPs in B2B, edtech, fintech, 我是 consumer, social, mobile) ,我們也都有購併、投資/籌資的經驗。

Hustle Fund 自己也就像是一個正在創業中的公司,只是這次創業題目是- 要最早、最快速投資到有潛力的早期新創。

雖然 Hustle Fund 投資地區以北美、東南亞為主,但去年發生疫情後世界變化很大,新創圈的國家分界也變模糊了,以前我們稱 Remote Work 是 Future of Work,現在已成了大部分國家工作型式的常態。「矽谷」一詞也已經從一個地理位置,跑到雲端,有想法的創投和新創創辦人都是在 Twitter, Clubhouse, Zoom 交流。對市場和產品有想法、執行力很強的新創,其實是很好的機會。

如果台灣的新創對 Hustle Fund 有興趣,歡迎在 TwitterPodcast、Clubhouse 上 follow 我們。

--

--

CJin is my tonic
CJin is my tonic

Written by CJin is my tonic

藉寫文及 podcast 整理自己對網路及軟體新創、創投、創業的想法。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 Cjin’s Pod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