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Benchmark Capital 的故事

CJin is my tonic
6 min readJul 15, 2021

前言

我在星箭廣播今年初錄製的美國創投歷史系列三集 Podcast,從美國人充滿冒險精神的捕鯨業開始說起,這個行業願意尋找高報酬機會而接受高失敗風險,也和創投產業的運作方式及報酬比例很相像。我們一系列三集依著年代介紹了三個階段各三家創投 —

  • DGA, Greylock, Venrock
  • Davis & Rock, KPCB, Sequoia
  • Y Combinator, Andreessen Horowitz, Angel List

這週上架新一集 Star Rocket 三創育成 的星箭廣播 podcast,我和 Yuan-Ping Wu (Titan)要繼續談一個也是創投界的傳奇 — Benchmark Capital

收聽連結:

這一集我們根據一本 2001 年出版的商業傳記 eBoys 的故事開始說起,Benchmark 是在上一波網路泡沫前 1995 年由五位合夥人成立的創投,它一成立沒多久就跟網際網路大浪潮起飛,20 幾年來創造睥睨產業的投資報酬,尤其還有獨樹一格的創投營運模式。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77501/venture-capital-amount-invested-in-the-united-states-since-1995/

上圖是 Statista 網站 2021 年 6 月統計美國自 1995–2020 的創投投資金額

eBoys 這本書涵蓋的六年間 (1995–2001),美國網路新創和創投業投入的資金年年倍數成長,在 2000 年爬向市場的歷史高峰,達 1190 億美金($119.2B),隔年就是大家熟知的網路泡沫,創投投入金額驟降。

隨後開始了 20 年的網路應用迭代,經歷了 Web 2.0, social, mobile 的高速帶動,直到去年,雖然美國遭遇 Covid 疫情,但美國創投整體投入的金額創下新的歷史高點,超過 1300 億美金 ($130B)。

根據 Crunchbase 數據,截至今年 2021 上半年,美國創投投資新創已達 1400 億美金 ($140B)超越去年金額再突破歷史新高,全球創投投資新創資金達 2880 億美金($288B),也是歷史新高。

Benchmark Way

在創投業當大家提到 Benchmark 合夥人的內部經營方式,都知道是個和其他創投與眾不同的 equal partnership 的決策方式,業界稱為 Benchmark Way。我們會介紹 Benchmark 的合夥人之間是怎麼做決策、怎麼評估和協助 portfolio。在矽谷這整個產業主訴追求高速成長擴張的氣氛下,Benchmark 刻意維持著小規模的合夥人組織和基金規模,守著基金設定的投資原則,他們基本的投資設定包括要投 A 輪,希望拿公司 20% 以上股份,在意公司估值等。我們在節目中會談這些 Benchmark Way 的優點和在當今環境的挑戰。

有人說 Benchmark 投資的眾家公司,就像一部矽谷的網路科技公司發展史。節目中會從 Benchmark 初出茅廬就投中的一尾大魚 — eBay — 的投資故事開始介紹,也會談其他的有名投資案例,像他們近期為人熟知的投資案例就包括:Twitter, Dropbox, Instagram, Discord, OpenTable, Snapchat, Uber, WeWork .. 等。但我們也是要聊一下他們曾經投資過的經典失敗案例 — Webvan。

Benchmark 在 eBay 時期有過替公司請專業經理人 Meg Whitman 當 CEO 的成功經驗,不過事隔多年,現在的新創公司創辦人對於投資人會找一個專業經理人來接管公司的態度,已和以往大不相同。剛好 Benchmark 也慧眼投資到 Uber, WeWork 的 A 輪,但之後遇到其中創辦人兼 CEO 重大爭議事件時,Benchmark也深陷對峙 CEO 的風暴中,這些爭議都不是很風光。

這集也要來八卦一下,新創圈另一個知名創投 a16z 的創辦人 Ben Horowitz 曾在他著作什麼才是經營最難的事一書及公開場合和訪問中強烈表示過,對 Benchmark 所持的「新創創辦人和投資人對公司經營的主導權」、「沒有管理經驗的創辦人是否能成為好的專業經理人」的看法極不認同,甚至到公開對 Benchmark 不爽的態度。

再談投資民主化

我在今年的幾集錄音的 podcast 聊了很多美國近期在談的「投資民主化」,這集我們會談到原來當年 eBay 創辦人 Omidyar 就萌生的「去中心化」的概念,(eBay 的 P2P 交易是個去中心化的好例子)。Omidyar 在 eBay 1998 年 IPO 的過程,就很不喜歡透過投資銀行的傳統籌資方式,而這些他當年的想法,直到近兩三年在 Benchmark 的 Bill Gurley 大力鼓吹下,Direct Listing (直接上市)成了幾個知名新創偏好的上市方式,如: Spotify, Slack, 到今年的 Coinbase。Omidyar 當年希望 eBay 社群用戶有機會買公司 IPO 上市前的股份,在 20 幾年後的現在,美國逐步放寬 Equity Crowdfunding (股權眾籌)金額限制,或 Crypto 圈的社群用戶有機會透過買 tokens 參與專案等,多少算實現了當年 Omidyar 對「去中心化」的願景。

歡迎收聽這集 Podcast 談 Benchmark 的故事,對新創和創投早期創立故事有興趣的話,也歡迎訂閱我在幾個節目錄音的 playlist。

收聽連結:

訂閱 Cjin’s Pod:

--

--

CJin is my tonic

藉寫文及 podcast 整理自己對網路及軟體新創、創投、創業的想法。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 Cjin’s P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