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中我們會聊幾個部分:

PG 創辦過的公司

PG 在創辦 Y Combinator 前,在 1995 年起創辦了兩間公司,先是 Artix,但因為 Artix 曲高和寡沒有什麼用戶,他們很快地 Pivot 成另一家公司 Viaweb。

我們現在網路購物或上網開店已經是生活的一大部分,但當年 Viaweb 可是整個網路開店的先驅。Viaweb 時期一些商家看到電子商務的商機,逐漸打開網路上開店的風氣,當越來越多商家加入 Viaweb,後來 Viaweb 就被 Yahoo 收購,成了當年 Yahoo! Store 的前身,也為當年 Yahoo 的網路購物的事業,帶來很好的成績。這段「要有用戶」的創業經驗,也是 PG 後來創辦 Y Combinator 給眾多創業者的座右銘: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Y Combinator 開啟了近 15 年新型態的早期投資,並掀起全球創業孵化器和加速器風潮

我們接著會談 2005 年時, YC 怎麼開始的,如何投資,最早期幾個不起眼的題目,後來又成了哪些顯赫的公司,當年初出茅廬的創業者,後來又是哪些新創公司或創投的靈魂人物。

2020 年的今天,YC 孕育出很多出色的公司,目前在 YC Top Companies List 裡面前 100 名的公司成績有多好,這些公司的創業類別大概怎麼分佈呢?

節目最後我會談一下獨角獸,以及我為什麼覺得一些台灣新創公司不應把 IPO 和成為獨角獸作為創業目標或公司發展目標,而忘記做生意的本質應該是 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未上市的新創公司如果能有好的估值,或公司上市,主要還是因為有表現好的營收成長,或能因活躍用戶而預估出的未來營收成績。如果誤把成為獨角獸作為目標,很可能把營運的 TA 變成 to G 或 to VC,本末導致就容易讓公司做出的產品不是市場要的。

後記:

1)因為準備這集,我和 Titan 也花滿多時間複習 Y Combinator 的歷史和 Paul Graham 寫過的文章。除了節目中的 show notes,在這裡想再次推薦我很喜歡的 PG 的文章:

2015 PG 本來要去一所高中演講的講稿:矽谷青年導師Paul Graham給高中生的建言(原文:What You’ll Wish You’d Known

PG 去年底寫的:The Lesson to Unlearn

最後最後,再分享一篇今年初 PG 在 Twitter 的這則推:

2)在疫情期間,Paul Graham 在 Twitter 上推文貼過好幾次台灣防疫的成績,我整理在這篇:

歡迎大家收聽這集喔!

--

--

CJin is my tonic
CJin is my tonic

Written by CJin is my tonic

藉寫文及 podcast 整理自己對網路及軟體新創、創投、創業的想法。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 Cjin’s Pod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