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 活躍用戶觀察

CJin is my tonic
9 min readMar 23, 2019

--

今年一月寫過一篇跟著九歲女兒觀察的 YouTube 現象,「理科太太」是當時的旋風話題。我女兒是「黃阿瑪」(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粉絲,幾天前因為「黃阿瑪」跟「理科太太」推出合作影片,就勾起我好奇心看看兩邊的頻道表現。

理科太太 vs 黃阿瑪

他們合作的影片是「理科太太」出一片,「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和黃阿瑪的副頻道「志銘與狸貓」各出一片,下圖是三個影片出片五天後的數字:

理科太太、黃阿瑪合作影片

影片連結:

理科太太:理科阿瑪的誕生 — 30 秒做出極簡風貓屋

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體感秤重!會準嗎?ft. 理科太太

用訓練貓的方式訓練嬰兒?志銘與狸貓 ft. 理科太太

我的同溫層很常看到討論「理科太太」爆紅現象,同時我也因女兒的朋友圈知道「黃阿瑪」很紅(受歡迎的程度本文後半段再提),但看了「黃阿瑪」和「理科太太」同時發片之後的成績,我更好奇的是,是不是有些在我同溫層外,有些 YouTuber 其實有忠心的粉絲,留存率 (retention rate) 和參與率 (engagement rate) 很好,觀看和訂閱數字默默地成長(默默地賺),且有更大的影響力?

如果從經營 consumer app 的角度來看 YouTube 頻道,頻道總訂閱數滿像是 app 下載數,屬於 vanity metrics,不能看出頻道用戶活躍的程度。我試著以 facebook 常用的指標 — 月活躍用戶數(MAU)概念來看,所以拿幾個我常聽到的頻道的最近 30 天的觀看次數(monthly view)跟最近 30 天的訂閱數 (monthly subscribers )來觀察。

我找了幾個自己常聽到的 YouTuber 查了一下 Socialblade 台灣榜單:

我從 Socialblade 網站查詢 3/19–3/23 的資料

我上一篇剛寫到最近也很喜愛的「啾啾鞋」,原來也很受其他人喜愛,成長很多呢。他過去 30 天很活躍,觀看次數和訂閱數都超過 140%,「上班不要看」和他們的首腦「呱吉」的頻道活躍的觀眾也成長很多。其他一些原本以為滿有知名度或影響力的 YouTuber,最近活躍用戶數下降很快。

我觀察觀眾的喜好是:

  • 有品質的製作越來越重要:這點我也是聽呱吉分析的(在本文最下方有呱吉這個訪問影片),以前許多只是架一兩隻手機自拍閒聊玩桌遊訪問的內容,觀眾品味逐漸傾向看有品質的製作(剪接、劇本)、有料的內容。如:啾啾鞋、上班不要看。(再次推薦啾啾鞋)
  • 早期投入拍片的優勢降低:內容較簡單的頻道,會需要越來越辛辣的標題和內容來留住觀眾,如:有知名的 YouTuber 最近的影片是日本搞笑的保險套開箱(菜渣),或拍攝搜背包發現假的情趣用品(黃氏兄弟)、剃光頭過程(小玉)。
  • 拍 MV 歡迎度可以持久:MV 影片比較不受時效影響,認真錄一首歌的觀看次數可能抵過五六支影片,像滴妹、魚乾的單曲和翻唱曲的觀看數表現仍然很好。
  • 遊戲實況類還是很受歡迎:前兩個禮拜有許多知名遊戲直播主都直播「還願」,算是一波話題。比起其他類型內容,遊戲實況產出的影片,製作上應是相對快速簡單又長青。
  • 數字變化很快:寫本篇的同時,這週 YouTube 結合七八位知名的 YouTuber,自家推出「Google 愛台玩」系列影片(算 Google 自己置入)。也有兩三個 YouTuber 有跟小英總統合作拍片,像蔡阿嘎參與了前面這兩個活動,3/19 一天就比前一天新增了 9000 多訂閱,多了 200 多萬觀看次數。

有趣且默默成長的頻道

在我上一篇的文章結尾曾預測:

我猜適合上班族的市場比學生市場還有空間成長:抒壓、稍有知識性、能培養新興趣而感到正能量,可能是學習語言、運動等生活的幸福感相關的,或是介紹國外具專業的趨勢、流行話題,讓下班後的生活輕鬆又能感到自己進步的內容。或幫助父母放心讓不同年齡層小孩觀看的影片。也許已經有許多不錯的這幾類影片,是我沒有機會看到,不過要紅的話,靠 cross promotion 還是會最快。

另外可能可以找一些國外很紅的類別來作國外市場。像手作類有個「莎莎 Hand Made」,這個訂閱也超過 24 萬,而手作在國外市場非常大,像 「5-Minute Craft」是有 46M 訂閱的,如果手作類可以加英語介紹或字幕,應該也滿有新市場機會。

我在 SocialBlade 看到一個也是來自台灣的頻道很受歡迎 — 有 60 萬訂閱的Jay Lee Painting

原來這個頻道主是韓國人,因太太是台灣人所以居住在台灣。他用一些棉花棒簡單工具教畫,影片很單純沒有講話,抱著嬰兒作畫,用簡單的英文字幕,影片敘述的文字主要都是英文。最多觀看的單支影片有 1380 萬次。

還有個很受歡迎的頻道原諒我就不分享連結啦,我是自己覺得很恐怖不大敢看,但大家可以自行搜尋。頻道是一家在中壢的美容 SPA,影片不多,全都是在幫客戶擠粉刺的,單支影片觀看次數可以多到 3700 萬次,最近 30 天總觀看次數也超過 1300 萬,有可能她影片被重製太多,擠粉刺時,還在客戶臉上貼了他們 SPA 店名(浮水印的概念嗎?)。

吸粉的貓

在一月發表的文章有寫到:現象(6) 貓好受歡迎,自成一類

回到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頻道「黃阿瑪」,他們是以貓作為主題的 IP,圖文書、貼圖、年曆和很多實體周邊本來就很受歡迎,還和春風合作過聯名衛生紙。現在在 YouTuber 圈,除了「黃阿瑪」和他們副頻道「志銘狸貓」、好味小姐、豆漿…等。三月初有十幾個貓咪頻道辦了個「貓奴宇宙市集」線下活動,這些頻道太小看自己的號召力,活動場地很小,寒風苦雨的週末下午,一堆粉絲在師大附近領號碼牌也排不進會場,後來粉絲推薦他們以後辦活動要選在體育館舉辦。

再說到比較知名的 YouTuber 有拍貓咪相關的還包括:魚乾、菜渣、呱吉、滴妹、巧克力、舞秋風、阿晉、bubu chacha、喵哈、邦妮、NyoNyo ..,偶爾會拍貓咪相關主題的影片(如:貓的日常、領養、結紮、看醫生、貓食…)。

我女兒和幾個同學都很嚮往養貓,也很喜歡「黃阿瑪」頻道。三月初黃阿瑪在三創開賣他們後宮七隻貓公仔的轉蛋,當天下午兩點開賣,一下子就被轉光了。女兒和同學放學後去三創排隊,等著晚上六點補新的轉蛋。黃阿瑪後宮系列有七隻,轉一次蛋 150 元,真是不便宜呢。直到現在三月底,三創都還是上百人排隊在買黃阿瑪轉蛋!從粉絲頁的留言觀察,他們不只在台灣紅,在香港也非常多粉絲期待可以買他們的周邊。

接下來什麼內容會受觀眾喜愛呢?

其實我在觀察 YouTuber 的過程,看這些變化感覺滿像在檢視 consumer app 或 social games 的表現。

市場:遊戲在不同市場都有不同的 ARPU 表現。影片如果能突破語言的藩籬自然是很好,受眾就可以跨不同市場。我的前一篇觀察雖然結尾有提到以英文為主的印度市場成長空間很大,但印度市場的廣告收入未必有台灣好,這可能還要請有經驗的廣告圈朋友分享才知道。

留存率 Retenton Rate:就像開發 consumer app 最關心的留存率 retention rate,往往各種類別的留存率,如:天氣類、旅遊類、音樂類、社交類、通訊類、各種遊戲,都因市場經驗和用戶需求,可以統計出該類別典型的留存率表現。未來在 YouTube 的內容上,如果能有系統更細分影片屬性和類別,在每支影片製作前,大概都能預估影片發佈的成績大概會是怎樣。當然拍影片的變數很多,但就像許多線上遊戲,其實遊戲推出頭幾天,就能從幾個數字知道這款遊戲未來表現,該不該繼續投入資源。

既然不同市場、不同類別的 retention 讓頻道成績天生已註定了一半,那對照到 YouTube 這個平台,頻道一開始要製作什麼方向的內容,就滿重要的。要做知識類、美食類、大胃王、玩具開箱、流行歌翻唱、遊戲直播 … 等等,如能選對頻道方向要拍什麼內容,影響很大。

那要選什麼方向、拍什麼內容呢?

我想分享兩個現在當紅(聲勢仍在上漲)的 YouTuber 提供對拍片初心的建議:

啾啾鞋在這個俄羅斯方塊介紹的影片中,提到一個很有啟發的想法。

能夠找到一個熱愛的事情,然後找到一群跟你一樣熱愛這件事情的人,這真的很幸福(約10'03")。

YouTube 影片創作本身,也逐漸發展成新的社群平台,如果想找題材拍影片,或找到世界各地相同興趣的朋友,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是個不錯的開始。

呱吉也在這部給有心成為 YouTuber 的影片中也是建議 (約24'30"):

與其追求流行,不如拍自己喜歡的東西。把拍影片的品質目標向很好看的紀錄片、影集、電影等或經典類型的創作看齊,再去思考手邊的工具、哪個方向的內容是可以開始進行的。

呱吉這個影片分享了他很多觀察,很推薦一看。

總結一下,想成為 YouTuber,有點像想要創業做一個 consumer app。自己的初衷,喜歡和擅長哪一個領域的題材很重要,而選對市場、影片類別又在其中佔了能否成功的很大因素。

如果還沒頭緒要拍什麼類型的影片的話可以朝什麼方向想呢?

趕快養一隻貓吧!對話不用多、要多語系,如果會翻唱流行歌拍 MV 或會拍遊戲實況就更好啦。

--

--

CJin is my tonic
CJin is my tonic

Written by CJin is my tonic

藉寫文及 podcast 整理自己對網路及軟體新創、創投、創業的想法。歡迎收聽我的 podcast: Cjin’s Pod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