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 Crypto 市場
這篇是聽了科技島讀 Podcast 訪問 寶博士(dAb)葛如鈞 談 NFT 市場的節目的聽後心得。
推薦這集科技島讀訪問寶博士談 NFT — 數位藝術的畢卡索
雖然 DeFi 和 NFT 都是最近很潮的 Crypto 應用,但因 Yenwen Feng 在這兩年對 DeFi 非常充滿熱情,所以相對地我對 NFT 領域都跟著覺得普通而已。
剛聽了這集寶博介紹的 NFT,我有機會再想了下 creators, artworks, collectibles 和 liquidity 的問題,以及中間有沒有 market maker .. 等。
有幾個聽完以後延伸的心得 —
1)
我們在2007 時曾在 Twitter platform 開發一款 Twittai java 手機app,當Twitter 突然宣布要關掉 3rd party API時,我記得那時候覺得 Twitter 怎麼能自己 build 了developers生態系,後來又說關就關。到 facebook platform 時也是,facebook 也是透過 3rd party social games 把用戶推到全球規模後,又瞬間限縮 API 使用。
直到兩三年前我聽了一個 Fred Wilson (USV, twitter 投資人)在談當初 Twitter 做的決定,他說當初因為 Twitter 還在調整自己產品穩定、自己都沒有透過廣告收費,但當時市場上出現有心人到處去大量收購 3rd-party apps,等於拿 twitter 用戶資料自己建立 ads network,還去跟創投籌資。如果 Twitter的 3rd-party apps 越成功,就越傷自己。所以 Twitter 不得不終止提供 API。
Fred Wilson 認為,如果當時他和 Twitter 夠聰明,能像後來的 crypto 的 projects 一樣,想到怎麼樣去設計一個 token 機制,如果當年可以有個提供早期開發者和使用者,有怎樣的存取權限和使用獎勵、開發獎勵就好了。
我昨天看到 Fred Wilson 的電子報讓我想到上面的這些事,他們 USV 的 portfolio SoundCloud 這週推出了 “fan powered royalties”,我不禁想,果然這些服務的商業模式,都是從這些很多有想法的人早就從錯失過的經驗中在思考怎麼做,下一次機會出現時,抓住了就可以往前嘗試。
2)
“NFT” 會不會有什麼更好的說法啊?這麼 hardcore 的說法真的讓這個可以普及嗎?(笑)
前一個我覺得在名稱上有很大想像的是 Financial Times 這篇美國前代理貨幣監管署署長 Brian Brooks 的文章,提到的 Self-driving banks vs DeFi.
去對比自駕車 Self-driving cars, 是一個當代人對未來世界的期待,我們知道未來如果交通狀況全部都是 self-driving cars 理想上是比較好的,事故會減少,我們通勤有時間可以休息,只是差在達成全面化 self-driving 的理想前,有很多試錯和法規的人為問題等待我們解決。
所以當我們轉念把 DeFi 去理解為 Self-driving banks 時, 可以讓一般人對 DeFi 目前還是野蠻生長的印象轉為不一樣的眼光。
我常會覺得每次有些既有服務套上一個比較「有學問」的類別名稱後,就能帶著一點未來的眼光去想像。好比以前任何人都開始在網路上傳照片、寫文 -> 叫做 UGC,couch surfing -> 叫做共享經濟,… 等。
不知最近會不會有人為 NFT 取個更有願景和親民好理解的說法。
3)
我最近因興趣,也為了準備 podcast,在讀一本美國早年 VC 的歷史。
分享其中一件軼事 —
投資過 Netscape, Amazon, Google 的 KPCB 創投的 John Doerr 曾在網路泡沫前超級樂觀地鼓吹:Internet as “under-hyped 還不夠熱”。
他覺得當時的矽谷在網路業的創新,反應了 — “the largest legal creation of wealth in the history of the planet 地球歷史上最大的合法財富創造”。
結果沒多久後,發生網路泡沫,他很謹慎的修正了自己的說法 —
“the largest legal creation (and evaporation) of wealth in the history of the planet 地球歷史上最大的合法財富創造(和蒸發)”
我們把時間拉長到現在 2021 年看,他一開始說的其實才是對的吧?(笑)
我也在想,有經歷過 2001 泡沫的我,在現在 2021 年時應該怎麼看這一波 crypto 及去中心化的服務的發展,還會將接下來的人類生活的各方面帶到哪呢?